从“课程内容”的要求看,本专题涉及如下条目:
结合实例理解电功。
例2 电流通过电炉丝,电流做了功,将电能转化成了内能。
本条目涉及课程标准中一级主题“能量”中“能量、能量的转化和转移”、“电磁能”的内容。“能量”是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。本条目课程内容涉及认知性目标。具体说明如下:
“结合实例理解电功”。“理解”属于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,从行为动词层次水平看,理解属于认知性目标中的“理解”层次水平。具体而言,对电功的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初步了解电功和电能,二是电功的单位及计量,三是电功大小的计算及应用。对于电功和电能的初步认识,由于功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,学生要认识功,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,认识到功和能间是有关的。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,所以消耗电能和电流做功两种说法是一样的。对于能量的概念在初中阶段并不需要严密的定义,而是把它放在能源的背景下,结合实例来认识电能的。现代生活与电的联系非常密切,学生对电学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。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就是生活中常见的,如电灯、电动机、电热器等,它们在工作时都是在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,认识到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。在实际生活中利用电能表来计量用电器消耗的电能,了解电能表的上的一些参数,会利用电能表测量一段时间内用电器消耗的电能,读数是这段时间前后的电能表读数的差值。电能表读数的单位是“千瓦时”,生活中也称为“度”,物理学中电能的常用单位是“焦耳”,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度=1千瓦时=3.6×106焦。通过介绍1kWh电的作用,对节约用电有进一步的认识,了解节约用电的一些措施。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、电压的高低和通电时间的长短都有关系。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越高、通过电流越大、通电时间越长,电流做功越多,它们之间只要知道这个定性的关系,并不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要研究这几个量对电功的影响。电功大小的计算可以利用公式W=UIt,会结合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。
“活动建议”中,提出了学读家用电能表,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。主要是掌握利用电能表测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方法,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。活动中还可以读一些电费缴费单,了解电能表是如何测一个月内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,计算电费。学会一些节约用电的小知识,如用电器在待机时也要消耗电能,不能仅用遥控器关用电器,要拔掉电源等。
调查当地近年来人均使用电能的变化,讨论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。电能在现代工农业生产、科学实验及人民生活等各领域中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,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也越来越大,经常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对电能需求的急剧增长,“电荒”问题也凸现出来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家庭中越来越多的用电器对电能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大。经济增长、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,很难想象现代人没有电的日子。所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节约电能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评论